Home Author
Author

会长

  • 林新坚,二级研究员,曾任福建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书记。长期从事微生物生物技术与土壤培肥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以及中外协作课题2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项,获专利28项,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 15篇,编著5本。荣获“福建省首批百千万人才”,致力于成果转化与科企对接,3个品种和 5 …

  • 郑庆昌,福建农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区域特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区域特色发展智库主任,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区域特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高端智库入库专家、福建省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等。 主要从事发展理论、区域战略规划、创新与产业发展发展,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绩效评估等领域教学、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 曾获福建省优秀人才百人计划“文化名家”、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荣誉称号。

  • 黄国柱, 中共党员,福州大学无机化工专业本科毕业,工学学士,工程师。曾任福建省科委综合计划处副处长,省科委技术市场办公室副主任,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副处长(副主任),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与工业科技处调研员,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与工业科技处处长。2013年8月,任福建省科技厅副巡视员。

  • 何军,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任、教授、博导,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技术岗位专家,中国劳动经济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经济学理论、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教材、专著7部,在《中国农村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先后获得“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师德标兵”、“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近30项荣誉。

  • 谢人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大数据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教授,计算机高级工程师,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博士,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访问学者,福建省教育评估专家,福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和“福建省高校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赴海外访学研修资助计划”。长期从事电子商务研究工作,近年主持省厅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

  • 王琳基,男,1957年出生,教授级高工,副教授,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子与电气控制应用技术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电子与电气控制应用技术方面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曾获发明专利9项(第一名),实用新型多项。著有《电子与电气控制应用技术》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现为省政府采购办,省经济信息中心评标专家,省科委项目评审,省地方企业标准评审项目专家。

  • 叶大鹏,男,1971年生,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山地农业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农业信息感知等主要研究领域,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开发了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多功能农业机械底盘,研制了菌草种植-开沟-收获全过程的农业机械化装备。获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团队获批福建省硕士生导师研究团队,近5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创青春”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智能农业装备、机械创新设计和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等各项赛事,共获国家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省级奖项50余项。

  • 陈新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海水鱼类免疫学与病害防控等方面研究,针对我国重要海水经济鱼种——大黄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问题,系统开展了大黄鱼免疫抗病的分子基础及机制研究:组织实施了我国大黄鱼基因组计划,绘制了大黄鱼基因组精细图谱,揭示了大黄鱼免疫系统的基本特征及适应环境胁迫的分子机制,为大黄鱼抗病、抗逆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入选 2015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揭示了一种鱼类抗细菌感染的新机制,提出了防控鱼类细菌病的免疫调节新策略,为大黄鱼细菌病的绿色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揭示了大黄鱼I型干扰素的功能、转录调控及信号通路,提出了鱼类特有的I型干扰素反应调控机制,为大黄鱼病毒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等。主持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项。担任《Reviews …

  • 龚凌诸,男,化工装备与控制工程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福建工程学院化工安全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管道与阀门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或感兴趣研究领域: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锅炉节能环保技术。

  • 刘文革,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行政主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显微外科中心主任 …

  • 吴立新,博士,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工程技术委员、课题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功能树脂与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先进材料与工艺技术学会(SAMPE)中国大陆分会理事。2012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3年入选福建省“百人计划”暨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在美国及加拿大学习工作12年,其中在美国公司工作4年多。自2011年到福建物构所工作以来,主持和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基金委、国家商用飞机创新中心、省市各类科技项目以及企业委托横向开发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70多篇,申请和授权专利60多项。主要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功能纤维材料、石墨烯材料、涂料、3D打印材料等,重点研究提高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导热导电和耐老化等性能。 成功获得福建省首批“揭榜挂帅”项目安踏项目。

  • 汪少芸,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W-Madison)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博士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Food Science …

  • 孙康,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生物基先进碳材料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20年,主持国家基金、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标准项目十多项。 孙康研究员创新了活性炭微纳孔结构与表面性质定向调控基础理论与方法,突破了储能、催化、吸附等先进碳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发明的热解自活化方法改变了传统的高能耗活化工艺,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基碳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负责开发的“木质活性炭功能化定向调控关键技术”攻克了制约活性炭高值低碳生产的“卡脖子”技术,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年科创中国榜单资源环境领域先导技术”,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6和第9)。发表论文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出版英文专著1部(副主编),担任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活性炭分会秘书长,《中国林业百科全书》和《林业百科》编委。

  • 林丰,教授级高工(三级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才。2009年以人才引进方式调入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近十五年,主持完成国家 863计划课题、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科技重大项目、省重点科技项目、省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协同创新平台项目及福州市科技项目共16项,2019年被聘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所涉及专业领域包括电子产品、计算机设备、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网络系统,通信、北斗定位、安防设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医疗电子及航空技术等。 主要工作经历: …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
-
00:00
00:00
Update Required Flash plugin
-
00:00
00:00